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特点此类文本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选材多样性.从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2017年高考选取多则非连续性文本,兼有图表,文本内容丰富.(2)题型多样化.题型设置上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述相结合(3)考点变化大.除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新增了图表信息解读.文本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是指以多则材料组成的新闻阅读文本.材料呈现既可以是文字阐释,也可以是图表展示.每则材料一般各侧重一个报道重点,而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新闻主题.题型特点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一道为“四选一”式选择题,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的形式;一道为“五选二”式选择题,选出“正确的两项”的形式.考查特点(1)选择题重在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概括理解内容的能力.选项或重在对内容的概括理解,或重在对内容的分析推断.(2)主观题主要考查概括理解内容的能力.概括的区域涉及多则材料,一般要多角度地概括理解主要内容的要点.答题原则整体阅读意识分层梳理意识利用原文意识2017年全国卷3套试题,新闻主观题均从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角度命题,难度一般,这主要是基于初次考查降低试题难度而考虑.其实,对“新闻·报告”这一文本的主观题命制,除“概括分析”外,还可以考得更灵活,更“实用”——从对文本内容观点、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或探究”角度考查,更有利于发掘新闻文本的社会功用和彰显考生的个性思维品质.但不论从哪一角度考查,“源于文本材料”这一答题原则都应始终坚守.理解、分析、概括三种基础性的阅读能力成为考查重点.主观题——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新闻类文本考查的归纳概括,主要是新闻事实有哪些、是什么,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等.本考点要求从整体上分析报道的角度与侧重点,把握新闻内容.命题角度一归纳概括新闻内容归纳概括新闻内容,既可以指归纳概括整篇新闻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归纳概括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一、明辨题型——掌握常见设问方式1.材料一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反映了哪些问题?请简要分析3.阅读材料一,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4.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材料反映的某类问题有哪些.“概括分析题”解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把握筛选标准和方向读懂题干是解答好问题的关键,不仅要知道题干设计的问题是什么,将题干的表述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系统,而且要明白题干暗示的信息.第二步:依标准,锁定信息区间和来源获取信息的途径有:①从不同材料中相同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②从关键的语句中获取信息;③从运用的不同材料中获取信息.第三步:巧概括,分层整合分点作答(1)分层整合主要信息.对获得的信息内容进行分层概括.注意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语句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2)按点整理,分条作答.回答问题要有较强的分点意识和得分点意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析问题,使答案更丰满,更具有层次感,避免要点重复.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三个方法1.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新闻的中心内容而言,新闻的导语、文中陈述的事实文字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概括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材料,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由点到面,归纳概括出内容要点.典例一:(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