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五官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肌电图分析【摘要】 目的 对 45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纳针灸加五官超短波治疗,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emg)的改变。方法 所有 45 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 dantec keypointtm 肌电诱发电位仪行肌电图(emg)检查,统计 45 例患者面部瘫痪的额肌、上唇方肌及口轮匝肌主要肌群的异常自发电位,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的比较。结果 经 2 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 93.33%(42/45),随着病情好转,肌电图复查异常自发电位减少,面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波幅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针灸加五官超短波治疗可缓解或消除面神经的受压状态,使受损的面神经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状态改善。肌电图检测可作针灸加五官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肌电图检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是引起面瘫的常见病。对 45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肌电图(emg)检测,以求寻找一种临床有用的治疗和预后的推断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5 年 1 月——2025 年 1 月收治我院康复科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45 例,其中男 30 例,女 15 例,年龄 35-61 岁,平均 45 岁,病程 1 天-1 月,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1.2 方法 所有 45 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 dantec keypointtm 肌电诱发电位仪行肌电图(emg)检查,患者宁静平卧于检查床上,以相当于穿出的茎乳孔为刺激点,用表面贴电极于额肌、上唇方肌及口轮匝肌上记录,记录患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并根据埋伏期与刺激点到记录点距离的比值计算出传导速度(m/s),用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患侧额肌、上唇方肌及口轮匝肌记录有无异常自发电位及运动单位数目。所有 45 例患者均予针灸加五官超短波治疗,针灸 20 分钟,每天一次,五官超短波治疗 20 分钟,每天一次,10 天为一疗程,共 2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 45 例患者面部瘫痪的额肌、上唇方肌及口轮匝肌主要肌群的异常自发电位,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的变化。1.3 疗效推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逝,外观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逝,静止时面部外观正常,做表情时有轻微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