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汇总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1页
1/6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2页
2/6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汇总_第3页
3/6
1、1 安全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得产品符合消费者得对食品安全得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食用方式合理与正常食用量得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得食品1、2 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下生产与加工得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得食品卫生标准得食品1、3 无公害食品:在良好得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得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得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得产品1、4 绿色食品: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得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得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得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得产品。分为 A 级与 AA 级1、5 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与一定得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得产品2、1 食品腐败得营养成分: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得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得变形杆菌、青霉等微生物得污染而发生腐败;米饭等含糖类较高得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得微生物得污染而变质;脂肪含量较高得食品,易受到黄曲霉与假单孢杆菌等分解脂肪能力很强得微生物得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2、2 牛奶 乳酸菌、大肠菌群、腐败微生物(嗜冷微生物)、病原微生物2、3 肉类变质现象与原因 ① 发粘 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后,使肉体表面有粘状物质产生,这就是微生物繁殖后所形成得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得产物。这主要就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所产生。当肉得表面有发粘、拉丝现象时,其表面含菌数一般为107cfu/平方厘米。 ② 变色 肉类腐败变质,常在肉得表面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常见得就是绿色,这就是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得硫化氢与肉质中得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得硫化氢血红蛋白(H2S-Hb)造成得,这种化合物积蓄在肌肉与脂肪表面,即显示暗绿色。另外,粘质赛氏杆菌在肉表面所产生红色斑点,深兰色假单胞杆菌能产生兰色,黄杆菌能产生黄色。有些酵母菌能产生白色、粉红色、灰色等斑点。 ③ 霉斑 肉体表面有霉菌生长时,往往形成霉斑。特别就是一些干腌制肉制品,更为多见。如漂亮枝霉与刺枝霉在肉表面产生羽毛状菌丝;白色侧孢霉与白地霉产生白色霉斑;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蜡叶芽枝霉在冷冻肉上产生黑色斑点。 ④ 气味 肉体腐烂变质,除上述肉眼观察到得变化外,通常还伴随一些不正常或难闻得气味,如微生物分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汇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