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能根据比热容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热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 合作 探究 交流【教学用具】 天平 烧杯 水 食用油 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 多媒体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的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学生交流,教师以此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选择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学生讨论为什么)、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提出问题:当吸收相同热量,观察升高温度的关系?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关系?播放视频学生观察实验,交流,总结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当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如何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引入比热容的概念。(二)比热容 (1)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2)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3)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查找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 /(kg.℃)用水冷却物理意义:表示 1kg 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4)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一般不同。(5)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吸放热多少无关。(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思考有哪些应用?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能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思考:同一纬度的沿海城市和沙漠地带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大?原因:由于海水的比热容较大,砂石比热容小,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海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 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