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3.1 生产经营者我国广大农户由于科学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对农药!兽药残留特性和危害的认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缩短农畜产品的生长期,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大规模不合理使用农药,添加激素!抹催熟剂,导致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过高!农产品早熟"〔l9]我国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为特征的生产模式,散户生产出的产品大多由批发商或自卖头收购再卖出,这样使部分农户对农畜产品是否安全的责任意识减弱,同时收购过程中对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不严,导致不安全农畜产品流入市场"问题奶粉就是由奶农-一奶站--一乳品企业,这种生产模式,中间环节没有控制好才-出现了问题"3.2 消费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一些消费者食品安全常识匾乏,识别假!劣食品的能力较低,购买食品时只图便宜,缺乏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更弱,一些价低质次的食品在农村地区销售很猖撅"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较弱,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不强"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危害估计不足!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多消费者购物或就餐消费后,没有索要购物或消费发票的习惯,如果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想要维权的话拿不出证据很难举证"部分消费者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抱有认倒霉!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的态度,不能通过正确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并不能完全掌握食品的安全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食品市场上,农户和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对有关食品安全性的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一方面,食品是一种/体验产品 0"消费者在食用之一前难以鉴别食品的安全性,购买食品时只根据食品的色香味等表面特征做出自己的选择"只有在消费者购买食用后才能对其安全性进行评判,有时由于不安全食品因素的复杂性且潜伏期较长,食品的安全性在食用后相当长时间才能体现,有的食品毒效甚至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食品生产者对产品有无农药残留!有无违禁添加剂,是否有微生物污染等安全信息较了解,而公众信息知情却有限,这就形成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部分生产者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