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30 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加试要求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含义(b)(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c)(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b)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a)(2)湿地的重要价值(b)(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c)分析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1)自然原因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②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 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3)荒漠化的防治① 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②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 控制人口增长加试级拓展延伸 其他类型的荒漠化(1)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自然原因: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少,山石裸露,石多土少,土层很薄;地形破碎,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增加对土地的压力,导致乱垦坡地、砍伐森林和超载放牧等。石漠化的危害: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小,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加,冲断桥梁,毁坏水利工程,加剧人畜饮水困难。(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①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干旱时节尤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地势低平,低洼地易积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水容易从土壤空隙中蒸发,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聚;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使盐类物质留于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② 华北平原与西北内陆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异同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上升,将土壤底层的盐分带到表层,水分蒸发后引起盐分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积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相对稳定西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