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新生儿急性肾损伤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可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提供较长时间的代谢物和毒素清除以及缓慢的液体平衡调节。在借鉴成人经验的基础上,1985 年 Rocon 实施了第 1 例新生儿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并且患儿存活。之后,随着新型机器及血管通路的进展,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被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取代,并逐渐在儿童甚至新生儿中开展。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危重症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部分。虽然,新生儿行 CBP 治疗有诸多困境,但 CBP 治疗 AKI、液体超负荷(fluid overload,FO)和严重电解质异常有良好疗效。因此,CBP 治疗新生儿AKI 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在危重新生儿中,CBP 的开展相对局限,病例数相对较少,且治疗不法律规范。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参考国内外成人及儿童 CBP 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讨论结果,形成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新生儿急性肾损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 CBP 应用于新生儿治疗提供意见,具有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需要再提出以引起重视。一、新生儿行 CBP 治疗的主要困境 第一,相对于成人,体重仍是限制 CBP 应用于小年龄儿童的重要因素。体重越小,存活率相对越低。讨论显示,体重<10 kg 的婴儿存活率在 43%,而体重≥10 kg 的儿童的存活率在 64%;<3 kg 的患儿行 CBP的预后较差。第二,可用于新生儿的设备局限性大。虽然 CBP 机器从第1 代进展至第 3 代,但仍缺乏新生儿所需液体精准控制的机器,因此,应用于新生儿易导致低血压等临床并发症。而新近为新生儿及婴幼儿设计的机器,已可对血泵速度的精度控制在 1 ml/min,置换液速度控制在 1 L/h。临床实践中,血流速度至少需 3 ml/(kg·min),否则血流速度偏慢,易发生堵管,这些参数目前主要适用于 CVVH。第三,体外循环管路和滤器容积的局限性。目前,CBP 滤器加管路体外循环的容积为60~250 ml 不等。对于新生儿,此容积的体外循环量会影响循环稳定。当体外循环容量大于患儿总血容量的 10%时,需要进行血液预充或同步输注等技术,以免发生低血压及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