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学习体会《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学习体会 目录 第一篇:《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学习体会 第二篇:学习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学习《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八要”守则》心得体会 第四篇:学习《民和县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_》心得体会 2 第五篇:中小学老师师德法律规范心得体会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学习体会 最来,我仔细学习了《中小学老师行为法律规范》及师德师风方面的有关文件资料,通过学习我得到以下体会: 一、师德的重要意义和六字衡量标准 师德,即老师的职业道德。它是老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老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孩子们。老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幼儿品德的形成与进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 家胡昭广 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老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第 1 页 共 14 页 同时,老师的思想道德状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而且也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幼儿的整体素养。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如爱国主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等。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幼儿园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 老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老师的言行在幼儿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老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老师的垂范。 二、“敬业”与“爱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老师是否敬业,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老师是否爱孩子,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老师在爱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多方面去关怀每一个幼儿,十分重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其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首先要爱幼儿,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幼儿,才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幼儿,才能理解、尊重、信任幼儿。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贯穿在整个师生沟通之中。其次,在管理方面,耐心和细致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们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