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 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2.年级:八年级下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 电子工业出版社4.学时数:1 学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下册第 4 单元第 1 课时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作表的编辑和美化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利用 Excel 所提供的各种公式,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如何在 Excel 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帮助老师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本资源,从单纯学习信息技术处理技能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使学生在独自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既满足对新知的渴求,又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 EXCEL 中公式运算的功能,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细心仔细、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和学生尝试操作探究相结合;体验 Excel 中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3、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式的概念及输入公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创建、修改公式,正,能结合数学内容理解公式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能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创建和编辑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和“试试看”练习体会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提示及同学间的沟通与协作互助,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懂得寻求协助,从而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在电子表格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老师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如何操作,以及对知识点枯燥地讲解,而是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动手做,从中观察、体会、理解、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在学生上机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