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寻找方法》读后感

《寻找方法》读后感_第1页
1/3
《寻找方法》读后感_第2页
2/3
《寻找方法》读后感_第3页
3/3
《寻找方法》读后感《寻找方法》读后感 本学期我们小组共同阅读了大卫莫里森的《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讨论的进展》一书,通过小组读书会的讨论以及结合专业课的其他知识,我对焦点小组和拉扎斯菲尔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写道: 我们可以像詹姆斯凯里一样大胆地说:我们可能发现我们的意识结构被重新塑造,以便跟传播结构相匹配;我们可能发现我们已经成为我们所制造的东西。 人类社会的进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给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制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过程。媒介是社会进展的基本动力,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从 19 世纪 30 年代大众报刊出现之后,大众传媒不仅成了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深深地渗透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各个国家、政党、团体等等都对传播媒介的利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因此大众传播的相关讨论逐渐成为热点。 在大众传播效果讨论的领域,各类经验性方法讨论以及实地调查型讨论竞相出现,对讨论方法的探讨也呈现出空前热烈的景象。《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讨论的进展》一书中,作者便是围绕着方法论上的论证,详尽地阐述焦点小组方法的进展,并从真理探求的高度、而不是技术或程序的角度,去讨论定量讨论与定性讨论的关系,以及对讨论方法的选择问题。 作者在书中写道: 我们常常认为方法是乏味的甚至是无聊透顶的;在任何书或者文章中,关于方法的部分总是被读者一扫而过,他们更关怀结果和现成可用的理论。这是件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我们使用什么语言决定了我们怎样与世界沟通和描述世界。从另一方面讲,方法是我们阐述事情的技术根基,因此不仅仅只是技术,它是讨论工作的语言,简洁明了地阐释我们怎么做事情。 作者点出了方法的重要性,提示我们任何讨论的成果绝不仅仅是最终的结论,还有贯穿其间的讨论方法,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的使用,对方法的重视是一切理论成果的根基。 在阅读中我了解到,传播学领域的讨论方法最初来自于社会科学中的量化和实验方法,之后大量的人文学科方法被引入,开始更多地将文本和语言作为讨论对象,从而引发了定量和定性方法的争论。讨论者们认为,定量讨论法都是不假思索地直接利用了那些其实还需要基本检验的实证 事实 ,而随后焦点小组被默顿发明了出来,伴随着的就是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寻找方法》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