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读书分享心得摘要:《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 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讨论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根据鲁国十二公的顺序,共 18 万字。1.隐公 11 年(公元前 722 年——前 712 年)2.桓公 18 年(公元前 711 年——前 694 年)3.庄公 32 年(公元前 693 年——前 662 年)4.闵公 2 年(公元前 661 年——前 660 年)5.僖公 33 年(公元前 659 年——前 627 年)6.文公 18 年(公元前 626 年——前 609 年)7.宣公 18 年(公元前 608 年——前 591 年)8.成公 18 年(公元前 590 年——前 573 年)9.襄公 31 年(公元前 572 年——前 542 年)10.昭公 32 年(公元前 541 年——前 510 年)11.定公 15 年(公元前 509 年——前 495 年)12.哀公 27 年(公元前 494 年——前 468 年)13.书末附悼公 4 年及智伯灭亡《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 13 年,实际记事多出 26 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春秋与左传的关系《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纳《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恒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