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感受小女孩的懂事,从中受到爱的感染。 3、初步领悟题目的内在意蕴。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小女孩的懂事,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悟“花瓣飘香”的内在意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知道《花瓣飘香》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认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首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 1、2 两小节,来赞赞这个爱花的小女孩。 过渡:课文的第 10 小节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备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二、了解小女孩(学习 3—10 节) 自读感悟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铅笔在书上勾画有关的句子。 提出自读的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的 3—10 小节,用“﹏﹏”勾画出表现小女孩懂事的有关句子。 集体沟通,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当中感受小女孩的懂事。 过渡引导:在 3—10 节中,小女孩共说了几句话?(三句)。第一句是什么? (一)学习课文的第5节,感悟小女孩爱花的善良品质 1、学习第五节 1)学生读出勾画的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老师跟着出示句子: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低着头不好意思。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觉得自己摘花做得不对) 过渡:你从哪些地方还看出小女孩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呢? 2、学习感悟 3 自然段。 1)指名读 3 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小女孩偷摘了人家的花瓣被发现时,她心里会怎么想?(她会很惊慌,因为摘花瓣是不对的,怕受批判。)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惶恐)因为害怕,她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些“不知所措”。一个“惶恐”,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纯朴、善良) 3)老师引读:小女孩知道摘花不对,因此被人发现时不知所措,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你能把小女孩没说完的话说完吗?学生想象小女孩说的话。 过渡:你从上文哪里看出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3、简单回顾第 2节。 指名回答读 2 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女孩怎么样?(引导:舍不得、小心地摘、双手捧着) (板书: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