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熟悉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娴熟地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展合理、敏捷地思索;有条理地思索和表达;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靠于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识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局部学生的生活阅历只是熟悉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原本 3 个课时的课,是确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熟悉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现给大家看,在沟通中根本熟悉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熟悉人民币的几种识别方法做好预备。 其次,我发觉学生对 1 元、5 角较熟识,熟悉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 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比拟生疏,在换算“几张 2 角可以换成 1 张 1 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拟敏捷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 2 角可以换成 1 张 1 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学问,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 1 角、2 角的时机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 张 2角可以换成 1 张 1 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 2 角,再用加法计算 5 张 2角是 10 角,也就是 1 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足,由于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一样,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留意观看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局部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展计算,消逝了 30 元+2 角=32 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展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留意: 1、书上和练习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习中也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