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汗血马上海市南汇区万祥学校 王俊【教学目标】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育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鼓舞学生为追求精神的自由而奋斗不止。说明: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 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 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 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 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汗血马》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从 1946 年的《在牢狱》起,诗人牛汉就执著地追求一个永不退色的主题:即受难灵魂的挣扎与不屈的抗争,他的一行行诗,一首首诗充满血性,他以他的血点燃你的血。《汗血马》(1986.8).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它是诗人“生活境遇的危难和心灵得抑郁不舒,更能激发一个人对命运抗争的力量,而诗就是在这种抗争中萌生的”极其生动的写照.然而牛汉的境遇、生活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所以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牛汉及汗血马的背景资料,为学生顺利走进诗歌作铺垫,因为语文学习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及作者特别的生活背景。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诗歌本身的特点,然学生通过朗读、对意蕴深刻的诗句的把握,理解汗血马的象征意义,获得智慧与道德的成长。【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品读诗歌,通过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意蕴2、难点:理解诗中汗血马的象征意义。说明: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句感受文章内容。同时,结合课文后“学习建议”中的知识点,渗透一定的朗读方法。诗歌是最古老、最优美的文学形式,它语言精致,形象、节奏感强,具有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的特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