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释意理论出发浅谈商务口译从释意理论出发浅谈商务口译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贸易的日益进展,我国对商务口译的需求不断加大。释意理论是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传达交际意义,译员在陈述者和听话人之间转换意义的标准在于忠实于意义。以释意理论出发,结合商务口译即时性的特点探讨其目标语调整的适用性、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可实施的具体策略,有助于确保目标语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释意理论;商务口译 1 商务口译概述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是人类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方式。商务口译是以交替传译(也称接续传译)为主的一种口译活动,作为口译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口译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信息发布和传播上的瞬息性、信息上的模糊性和松散性以及言语组织上的即席性等特点,也对译者的口译技能和灵活应变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商务口译在进行口译活动之前,译员要有足够的商业外贸知识,要对贸易双方的情况有所了解,要对相应的经济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要了解国际通行的惯例等,因此,商务口译员不仅承载着沟通思想、沟通文化的重任,而且还要以达到促成双方的贸易合作关系为目的。由于译员的这种任务在身,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准确传达交际双方的意义,即口译员如何做到忠实于意义,就成为口译成功的关键。 2 释意理论简介 释意理论是由 Seleskovitch 和 Lederer 为代表的“巴黎学派”提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释意理论认为在“理解原语”和“译入语表达”两个阶段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意义产生的重要阶段,即“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阶段。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中间过程,指听话人通过对讲话人传输的语音进行认知加工得到意义。 2.1 理解 在释意理论中的三角形口译模式中,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理解的过程中,口译工作者结合语言因素和背景知识来猎取话语的意义。意义不是词语和句子语言意义上的简单叠加,而是语言意义和各种知识的结合。 2.2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口语是转瞬即逝的,我们所能能记住的只是演讲的整体内容,而不是具体的每个词语。根据释意理论,当讲话一结束其声音元素会逐渐消逝,口译员在其脑海里保存的是其非语言形式。口译工作者之所以能够记住意义的各种细微差别,是因为他启用了一项基本能力,即在词语消逝时记住了理解的内容,他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