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正确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记住大体情节。 2、学习理解词语:厉害猛烈、难以应付;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3、教育幼儿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育想象力。 5、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初步理解潜在的哲理。活动预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小猴、小兔、狐狸、老虎、狮子、牛大夫、马大夫、指偶若干、录音带(录有“老虎”的叫声),小金星若干,排练好情境表演活动过程: 一、开头局部 1、问:小朋友,你最喜爱哪种动物?(放录音)听,这是谁的声音?(老虎) 2、(出示多媒体画面) 问:你觉得大老虎的什么地方最厉害?(引导幼儿说出牙齿) 3、(出示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画面) 问:这两只老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没有牙齿) 导入课题。二、根本局部 1、老师进展生动形象的表演叙述。提问: (1)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 (2)谁不可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做的? 2、利用课件,请幼儿观赏其次遍故事,并结合课件提问: (1)小猴和小兔为什么可怕大老虎的牙齿?(引导幼儿仿照并学说对话) (2)狐狸不可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说的? (3)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4)这时候,谁来劝老虎?它是怎样说的? (5)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 (6)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终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7)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丰富:瘪嘴) 3、请幼儿观赏情境表演,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提问: (1)小狐狸拔掉了大老虎的牙齿,说明小狐狸怎么样?大老虎呢? (2)为故事取名字 4、教育幼儿要爱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想方法。 5、幼儿戴上纸偶进展自由叙述。活动反思: 本次语言活动老师较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到达了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泼,老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提问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优点: 首先,老师创设的森林情境使幼儿仿佛置身故事情节之中;生动形象的课件,也较好的协作了整节课的进展,给幼儿以直观形象的熟悉。而老师编排的由幼儿演出的情景表演更是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另外,老师对小狐狸的评价引导,转变了传统的“狡猾、滑头”等观念,而引向了更新一层的“机灵、聪慧、爱动脑筋”,是一项英勇的改革。 缺乏之处: 导入环节时间过长,问题不够简洁明白。老师在叙述故事时应更加绘声绘色,充分表达故事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