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诗词鉴赏临江仙诗词鉴赏 临江仙 苏轼 北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边踏尽红尘。仍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必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赏析】: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行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行诗词纠缠感伤、哀怨愁闷或大方悲惨的风格,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宕之外,谈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奔放洒脱的特性面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告辞之情,写得深重细腻,悠扬回互,好事多磨,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佑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初了。三年来,穆父奔波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边踏尽红尘”。别离虽久,可友情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温暖。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坚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以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相同,是因为朝好谈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刻下笔,回想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官吏生计,接下来抒情作者对官吏失落、久处窘境所持的豁达情绪,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经过对友人纯一道心、坚持名节的称颂,表明晰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行。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行的安慰和支撑,也是词人半生阅历、松柏节操的自我描写,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激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披肝沥胆,情投意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行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气氛,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别离时郁闷无欢的心境。“樽前不必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奔放、豪宕,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意图一是不要添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人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必哀愁。这二者好像有矛盾,实则能够一致强抑悲怀、勉为豁达这一点上,这契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训练出来的`思维性情。词末二句言何须为临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六合者,万物之逆旅也,岁月者,百代之过客也。”已然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