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渐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新的进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原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做成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的需要。本文就是在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精髓下,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的措施,以使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进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育模式,改革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点 1、调整产业结构,优先进展第三产业,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进展,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企业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生产方式 的转变,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4、调整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的几种人才培育模式分析 1、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当前社会需要而设置相应的专业,并且以此来组织教学工作,总而言之一切工作都以毕业后尽快就业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不足:首先是在培育学生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的是来了就能干,而且就能干好的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方面的工作不尽人意。其次,这种模式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即理论水平较高而且实践能力也强,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老师是从大学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根本没有实践经历,理论水平较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2、产、学、研结合型人才培育模式。这种模式是将生产、学习、科研有机融为一体的应用型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必须是非常良好和持久稳定的,否则一旦发生利益纠纷,产、学、研结合型人才培育模式势必是名存实亡。所以企业和学校维持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较难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相互顾忌。经济社会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担心的是今日培育的学生,三年毕业以后企业是否还需要,学校也有同样的顾虑,企业不接受,势必校企关系破裂。 3、订单式人才培育模式。学校完全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同时根据“订单”的规模和内容进行教学组织,企业保证按时接收合格的人才( 学生)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校完全是根据“订单”培育符合这个企业要求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