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拾到机采新疆棉花采摘走向现代化 对于棉花总产量连续 20 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的新疆来说,棉花的采摘方式一直是新疆棉花产业进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 40 年来,随着新疆棉花产业快速进展,棉花的采收从人工逐步转向机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33 岁的马刚家住沙湾县金沟河镇宋圣宫村,现在是一名采棉机驾驶员,从 2025 年开始学习采棉机驾驶技术的他,如今已是村里的业务能手。 马刚告诉记者,当初他选择学习采棉机驾驶技术,是希望能够减轻父母在棉花采摘季时的劳动强度。 “从我记事开始,也就是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每年到 9 月份父母就会没日没夜地在棉田里忙,等我略微长大一些能干活了就跟着他们一起忙,白天摘棉花、晚上打包,一直要忙到 11 月初。”马刚说。 马刚记得,从 2001 年开始到 2025 年,每年秋季都会有大批的拾花工从内地来到新疆。“那会儿村里会来很多人拾花,父母当时就雇这些人采摘家里 70 多亩地的棉花,十几个人住在后院的平房里,父母每天要接送他们,还给他们送饭,那两个多月里我几乎在家里是见不着爸妈的。”马刚说。 2025 年,沙湾县开始推广机采棉种植,当时棉农并不看好这种机械采摘的模式。“大家都觉得所有棉田都是人工采棉,为什么要用机械,机械采不洁净,连我父母也这么认为。”马刚说,但是他自己却非常看好,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智能化会取代人工。2025 年,他成了村里少有的采棉机驾驶员之一。 马刚说,“以前人工采棉时,白天工人采的棉花晚上要送到库房,为此我们还得租个大库房,2025 年开始就不用了,这边机采、那边打包,转手就卖出去了,方便得很,这不大家现在都开始种植机采棉了。” 近年来,随着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机采棉在天山南北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北疆 80%以上的棉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人工被大型机械取代。与此同时南疆的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等地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也开始加快土地流转,走上了集约化种植和机械化采收的道路。 对于家住沙雅县海楼镇达坂库木村的艾力·艾买提来说2025 年是一个转折点,一场采棉机驾驶员培训让他从采棉工人变成了采棉机驾驶员。 艾力 32 岁,20 多岁开始他就有了拾花工这一身份,“2025年开始,村里会组织我们集体出去摘棉花,虽然能挣不少,但是很辛苦。”艾力说。 近两年,沙雅县大力推动机采棉种植,艾力看到原先自己辛苦两个月才能摘完的棉花,如今靠着大型机械几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