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米保护性耕作效益分析看在丹东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从玉米保护性耕作效益分析看在丹东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耕、免耕施肥播种,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旱作农业产量。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2025 年-2025 年,凤城被列为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并承担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一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课题任务,项目分别落实在白旗、边门等 7 个乡镇进行实施。计划实施面积2025 年 500 亩、2025 年 2000 亩、2025 年 1 万亩、2025 年 1.5 万亩、2025 年 2 万亩、2025 年 3 万亩,累计 7.75 万亩。几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广阔农机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实施顺利。项目区平均每亩增产 40.07 千克,每亩节约作业成本 94.5 元,累计增产 120 万千克,总增收节支 499.5 万元。项目的示范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幅射到凤城 13 个乡镇,2025 年凤城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已达 5 万亩,辐射面积 8 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仅将项目区的效益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经济效益 1、实施面积及单位面积增产量 各实施乡镇每年都进行实际测产,各项目区 2025-2025 年每年的实施面积和亩产、对比田产量、增产量及年平均增产量都在测量范围内。2025 年最初仅以白旗镇、边门镇作为示范区,从 2025 年开始至 2025 年又逐步增加了凤山镇、大堡镇、爱阳镇、赛马镇、沙河区几个示范区,测产结果都证明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亩均增产 40.07 千克。下面仅以 2025 年和 2025 年示范区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及单位面积增产量列表为代表进行说明。 2、亩节约生产费用 (1)常规播种亩用种量约 2.5 公斤,精量播种用种量亩需 1 公斤,每亩节约种子费用=2.5 公斤×15 元-1 公斤×15 元=22.5 元/亩。 (2)玉米机收每亩需支付作业费 60 元;人工收获每亩需支付作业费 72 元,每亩节余作业费=72-60=12 元。 (3)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相当于增施农家肥 10 立方米。每立方米农家肥 20 元,运费 10 元/立方米,撒肥费 5 元/立方米,合计 35元/立方米。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地施 3 立方米农家肥计算,每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