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现课程改革方法分享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者,笔者认为,在落实职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既教好“教材”,又要把握住时代进展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有吸引力,我们培育的人才才能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展现出竞争能力,生成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与专业领域的进展接轨,促使行业市场变得越来越优化。当前,经济进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进展进入了智能化阶段[1]。因此,中职学校就需要及时改革,培育同时拥有信息素养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经济型人才。也就是说,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需要积极地建设起来。在这方面,笔者提出的建议是,我们要在其中积极地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进而促使中职电算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出预期作用。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一、问题分析 (一)理论知识存在脱节现象 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发现,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与电算化相关的知识、技能基础,因此,在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时会多下功夫,而对“电算化”知识关注不足。因为缺少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持,缺少深化学习的能力,他们在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中很难有进展[2]。在走上参加工作岗位之后,他们往往要比其他从业者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中职学生往往在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在专业方面又比不上大学生。因此,中职教育既要让学生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生成相关的进展能力。而这同样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体系。此外,分析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材,我们也可以发现,教材资源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最新的财务知识、技术,以这样的教学资源为载体,会使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缺少专业化的老师 在中职教育中,每一项知识的教学都带有明显的专业性、职业性,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做支持。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者缺少相关的教育能力。他们大多是走出“校门”就入“校门”,跳过了实战这一环节。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他们知道的往往还是旧知识、老方法,拥有的知识系统与专业领域知识的进展脱节。实践证明,会计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更快。缺乏专业化老师的引领,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必定会产生“硬伤”。学生虽然进入了会计专业学习,但他们之前没有会计基础,动手能力也很弱,再加上学习的时间较短,假如再缺少“良师”的引导,必定会在进入岗位后遇到很多问题。 (三)缺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