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源头来自于观察论文 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写作,第一须观察。”是的,正是由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法布尔方有《蟋蟀的住宅》这样不朽名作的问世;朱自清方有《荷塘月色》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诞生。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也尝到了用观察法指导学生习作的甜头。我认为,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无话可说,也就是说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浓,习作目的不明,习作方法不当。学生的习作要么凭空想象,要么复制作文选上的习作,这样以来,学生是难以写好作文的。由此看来,只有通过观察,运用观察法进行习作指导,才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法。 一、观察是培育习作兴趣的基石。 首先,要弄清观察的含义。所谓“观察”就是指对事物进行细致地察看、了解,以便掌握事物的各自特征。从观察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悟出“观察”的三个要义:即先要“细看”,后要“分析”,从而归纳出事物的“特征”。对观察含义的真正了解,是提高习作兴趣的前提。 其次,是掌握观察的方法。这里的“方法”主要是指对物体、活动、人物的观察方法。各种“物体”的观察方法是从物体的外形、色彩、质地、功能、物体的动态、静态等方面去观察、分析,并发现其特点;各种“活动”的观察是从观察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方式、活动的特点等方面去观察、描写活动的场面;各种“人物”的观察则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并叙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优秀品质等。由此可见。掌握观察的方法是提高写作兴趣的核心。再次,及时的鼓舞,实时的指导,是提高习作兴趣的关键。对布置的每一篇或作文,老师都要给予精心指导,特别要强调观察的时间、地点,尤其是观察的方法。有时,老师要和学生一道去实地观察,以便解决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同时,老师要会捕捉、鼓舞学生的时机,要让学生形成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学生在观察时尽量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学生没有了压力,才会多花时间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学生一旦触发了灵感,习作兴趣倍增:一种习作的欲望在心中涌动,一种习作的成就感在脸上绽放。这样,一篇篇佳作才会在小作者笔下流淌。 二、观察是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所得进行有机结合的纽带。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这样的感慨:学生不善于把学过的课本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我发现用观察法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有目的地把观察内容和与之相关的课文相结合。每布置一篇习作,要让学生阅读相联系的课文。如写《我爱家乡的小河》这篇习作,可这样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