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同步辅导教材第 6 讲一、 本讲进度: 第二章直线运动§2.5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指导: 上一讲已经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些应用,本讲进一步深化这个问题。 1.匀变速运动规律的一个推论 由基本规律 vt=v0+at 和 s=v0t+ 21at2消去时间 t 可导出公式 vt2=v02+2as。这个推论在解决没有给出时间 t 或不涉及运动时间 t 的问题时比较方便。 此推论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式中 a 要代负值。为避免这个麻烦,也可将它写为vt2=v02-2as,式中 a 只代数值即可。 2 . 一 般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常 规 处 理 方 法 处 理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公 式 有vt=v0+at,s=v0t+ 21at2,vt2=v02+2as,三个式子共涉及运动的五个主要物理量 vt、v0、a、s、t,若已知其中三个量,要求解另两个量,就要用到其中两个方程。情况不外乎两种: (1)已知的三个量在同一个方程中,代入此方程,就求得第四个量,再代入另一方程便得第五个量; (2)要选用两个方程并列,解联立方程得其余两个未知量。 以上就是解运动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3.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巧法 针对问题的一些特殊情况,有些运动学问题常可用其它巧法,使题解显得简洁明快。这些方法大致有以下常用的几种: (1)充分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其它结论,它们是: ①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从 1 开始的连续奇数之比,即 s1:sⅡ:sⅢ:…=1:3:5:…,[课本 P35练习七题(5)]; ② 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分别是 s1:s2:s3……sn,则 s2-s1=s3-s2=…=sn-sn-1=aT2[课本 p43习题(11)]; ③ 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课本 P43习题(12)]。 当然,还可导出其它一些结论供使用,但这三项常用。 (2)充份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20vvvt 这个特点,结合 s= tv 来解题。 (3)利用图线法解题,用得较多而有效的是 v-t 图线,此图线下方复盖的面积数值上等于时间 t 内物体的位移。 (4)用运动的互逆性来解题。如图 1(甲),物体从 A起以初速 v 作加速度为 a 的匀减速运动,到 B 时速度减为零,化时间为 t,则物体从 B 起作初速为零,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运动,在时间 t 内正好到达 A 且速度大小变为 v[图 2(乙)]。前后两个运动有互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