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同步辅导教材第 11 讲本讲内容: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小结对本章学习内容,可从两条主线去总结: 一、关于动力学的基本认识 1.物体有基本属性——惯性,因而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需施加外力;2.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即运动状态难改变;3. 外力(F)、物体的惯性(用质量的量度)、运动状态的改变(用加速度 a 描述)三者间必有一定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F=ma 揭示了这个关系;4. 研究力和运动关系时不可避免要分析物体的受力,因而要弄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直线上,因作用于不同物体不能平衡。 二、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1.首先是选取研究的对象。在不同问题中,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具有共同加速度的物体(中学阶段的要求)组成的系统,还可以是物体中的一个部分;2. 全面分析研究对象所受全部外力(不包含系统中各部分间的内力);3. 根据 F 合=ma,按矢量方程的使用原则排列方程:(1)对一维空间的问题,取加速度 a 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相反的力别冠正号、负号,进行代数运算。(2)对两维空间的问题,选取坐标(一般以 a 的方向为 x 轴方向),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正交分解到坐标轴方向上去,然后按0,yxFmaF的原则列方程(限于教材要求处理的问题);4.列出方程后当未知数多于方程数时,常意味着尚需再选取另一个研究对象,继续供方程个数。当然,在一些要求较高的问题中,最后缺的方程不能通过再选研究对象获取,而是要通过分析临界情况、挖掘隐含条件等来得到这个关键方程。5. 将所有物理量单位统一到力学单位制再进行运算。6. 如果物体受力情况中途发生变化,则要注意弄清运动的全部物理情景,对不同的运动过程分阶段处理,并注意不同运动之间的联系。 在以上主线基础上,知道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情况;正确理解有现实意义的超重、失重现象;知道牛顿定律的局限性。就构成了对本章内容的全面了解。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正确) 1.以下对于惯性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移至北极重量变大,惯性增大。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惯性消失 C.相同力作用下加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大 D.速度大的物体可在冰面滑得更远,说明速度越大时惯性越大 2.如图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