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素材 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1/4
高三历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2/4
高三历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3/4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⑶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所以要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而市场经济体制则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① 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② 1978 年 5 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前看》的讲话,为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年 12 月)①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③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④ 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 1949 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 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 年十一届三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素材 新人教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