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章节与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安排 课时 2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和任务1、 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 重点掌握虚词“因”和“以”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重点难点建议1、 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2、 默写要常抓不懈。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习过程个性备课栏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的默写。(10 分钟)《赤壁赋》三、四节易错句子的背诵和默写。 二、组合快练讲评。(20 分钟) 一、掌握“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5 分钟)(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2、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 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5、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6、蒙故业,因遗策。(沿袭)(二)、总结“因”字意义和用法用作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 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 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任授官(成语)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 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用作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 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三)即时巩固。1.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