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授课时间课型课时1科目地理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教材分析重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教学设想教法讲授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挂图课堂设计一、目标展示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Com]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二、预习检测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______。2.人类______地开发利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______。3.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________。4.人类活动对灾情的_______________。答案:1.良性循环 稳定程度 2.超强度 失稳 频发 3.易损程度 4.“放大”和“缩小”三、质疑探究1.举例说明人类哪些活动会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何影响?2.一切灾损中最严重的是什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作用?四、精讲点拨1.试举例人类合理的活动对地表稳定程度有哪些有利影响?2.思考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五、当堂检测1 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2.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2.(1)西坡 西坡为建筑用地,易损程度大,东坡为未利用土地,易损程度小。 (2)过度开采地下水 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建筑物坍塌,也可能引发地震、塌方等。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时作业(五)板书设计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