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儒家伦理美学中的╲〞山水比德╲〞说

儒家伦理美学中的╲〞山水比德╲〞说_第1页
1/7
儒家伦理美学中的╲〞山水比德╲〞说_第2页
2/7
儒家伦理美学中的╲〞山水比德╲〞说_第3页
3/7
儒家伦理美学中的“山水比德”说杜寒风儒家传统伦理美学是我们今日继承民族伦理美学遗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到我们的观念行为,如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的一则频道广告中出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接水连,财宝通天下”的文字就是一例。本文主要就先秦孔子、孟子、荀子及汉代刘向等人的“山水比德”说,谈些看法,以使在我们今日进展经济,改变环境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够确实保护好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提高我们认识自然美时的道德精神境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李泽厚讲:“孔子对逝水的深沉喟叹,代表着孔门仁学开启了以审美替代宗教,把超越建立在此岸人际和感性世界中的华夏哲学—美学的大道。”(李泽厚:《华夏美学》插图珍藏本第 78—79 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句话,对后世影响很大,镌刻在民族历史的记忆中。孔子是主张“仁、智”统一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论语·子罕》,作为理想人格,君子在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中,实现道德修养的认同。“知”主要指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实质是“知礼”。认为有了这种认识,就利于实行“仁”。(参见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第 46 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姚新中在他的论文《智者乐水:早期儒家传统中的智慧观》里(《齐鲁学刊》2025年第 2 期),指出《四书》和其他早期儒家经典对儒家智慧的内涵进行了深化的讨论,并从四个方面对儒家智慧加以理解:第一,智不仅与知相联系,且萌生于高层次的知;第二智紧密地联系着、甚或决定着以最主要的美德——仁为代表的德,智与仁共同构筑成儒家的理想人格;第三,人们都希望智慧能给自己带来欢乐,因为只有智者才能享受真正的欢乐;第四,智与水所蕴涵的道之间具有构成性的相似之处,并能够促使人们循道而行。这与道家所理解的智即要求人们变得柔顺和宁静的观点完全不同。他的层层的解释和发挥,无疑对我们深化对“智者乐水”的把握,是有帮助的。由于该题目的限制,姚新中对“仁者乐山”未多做分析,但他所分析的“只有智者才能享受真正的欢乐”,排除了仁者的欢乐,是有偏狭的,尽管智者与仁者有联系,但还是有不同侧重的地方。朱熹《四书集注》里对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解释是这样的:“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儒家伦理美学中的╲〞山水比德╲〞说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