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为讨论对象,结果表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许多成果,但也提出新的要求。全球化使行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何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构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竞争优势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和探究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习+完善”的路径来建构竞争优势。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建设;全球化;竞争优势 全球化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我们国家的行政环境,以至于包括公务员制度建设在内的众多领域都无法回避这一影响。因此,应该基于全球化的视角下,以国际化的视野来思考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和进展。 一、对全球化的理解 本文将“全球化”描述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在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领域,各个国家和地区跨越原有疆域,相互影响、彼此依存、共同进展的过程。 二、全球化与我国公务员制度 (1)成果。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的不断深化,公务员制度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以《公务员法》的实施为例,一是用“公务员”概念取代了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概念,有利于从制度上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建立了分类制度,便于分类管理,从制度上建立了多元化的公务员职务进展途径。三是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一定范围的聘任制,有利于公务员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四是“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引入公务员管理话语体系。五是明确了下级对上级的错误命令有抗辩权和抗拒权。六是以人为本,强调公务员权益的保障。(2)新的要求。一是全球化要求公务员转变行政理念。重视公务员行使公权力的服务性和社会公众的参加、监督和制约。没有实现以下转变:“从划桨到掌舵、从服务到授权、从垄断到竞争、从规章到使命、从投入到效果、从官僚到顾客、从浪费到收益、从治疗到预防、从集权到分权、从政府到市场。”二是全球化要求变更人事管理方式。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律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高。在选人、用人、培育人、激励人等几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缺陷,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首先,公务员范围的界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对于党的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却又规定“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因此不可避开地会重犯过去那种“不同类型干部、同一模式管理”的毛病。其次,职位分类不科学。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