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大银鱼的移植技术翰嘎利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是霍林河上的一座中型旁侧水库。1996 年 1 月从河南省陆浑水库移植大银鱼受精卵 78 万粒,投入冰下自然孵化,孵化效果很好。经当年生长检查发现,移植的大银鱼生长发育良好,于十二月下旬达到性成熟,并开始自然繁殖,达到了一级引种效果。1997 年 1 月为巩固大银鱼补充群体的数量,又向水库中投放大银鱼受精卵 100 万粒,至当年 9月份试捕时,大银鱼已长至 12―14cm。因当时水库没有捕捞能力和设备,于是联系从江苏太湖雇船捕捞。由于路途遥远,贻误了时机。当年仅捕商品大银鱼370kg。移植的第三年,翰嘎利水库的大银鱼产量既达到了 24 吨,形成了渔业效果。之后产量不断攀升,至 2001 年、2025 年产量稳定在六十余吨,2025 年水库除险加固结束,蓄水量增加,当年大银鱼产量达 85 吨;2025 年大银鱼长势良好,现已开捕,估计产量仍在 80 吨左右。翰嘎利现已成为北方水库大银鱼成功移植的典范。由于大银鱼的成功移植,使翰嘎利水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鉴于内蒙古其它诸多水域曾出现的大银鱼移植成功后不能稳定住产量,甚至大银鱼自行消逝的情况,我们开展了翰嘎利水库大银鱼的高产稳产技术讨论。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实行人工措施,提高水域生产力1、搞好水库流域面积内的生态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库资源的潜力。内蒙古地区十年九旱,土地沙化严重。每年大量的黄沙随风刮入水库和渠道,严重侵蚀着水库和渠道。为此翰嘎利水库管理处在水库上游开辟了一百公顷的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种草植树,防风固沙,涵养土质,有效地保护了水库周围的环境,提高了水库资源的潜力。2、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确保翰嘎利水库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翰嘎利水库是霍林河的旁侧水库,上游没有工业区,流域范围内农田稀少,水质良好,具有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的优越条件。大银鱼是我区水产品主要的出口创汇种类。入世后,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水产品的检疫、检验制度也日趋完善。所以要保持大银鱼的长久生命力,现在就必须做好水域的防污染工作。翰嘎利水库是我区首批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之一,目前鳙、鲤、鲫鱼已通过国家认证,成为无公害水产品,其它品种也正在积极申报中。翰嘎利水库的水产品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银舰”牌商标。3、实行施肥、调节水质等相应措施,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翰嘎利水库在5―6 月份利用农、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