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撤点并校得利弊 (200 9-04-04 10:01:12)转载▼标签: 杂谈撤点并校-政策出发点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不断得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得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面临着新得机遇与挑战。从办学体制上瞧,农村小学传统得“村村办学”得办学格局将难以适应新得形势进展需要: 一、村小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增加学校仪器等配套设施。几所学校都得到一样得量。 二、村小老师素养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令人堪忧。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得分散配置,一人一班甚至一人一校得现象大有存在、加上目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历偏低与老龄化老师对新得课程标准、新得课改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全面提高。笔者所在学校得一个教学点,一个老师,三个教学班,一个学期老师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与精力谈及素养教育、 三、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虽然国家每年按生均下拨给学校公用经费,但这些资金少效益难以发挥,仅能维持学校得正常运转。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产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与农民得负担。 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寄宿式办学已成为突破农村基础教育瓶颈,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得必行之路。通过集中办学,中小学能基本满足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将生源少、效益低得学校撤消合并,使农村学校初步实现规模办学。撤点并校-政策现状 目前,农村得“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得办学方式。据了解,仅在南平市延平区得1 74 所村完小里,不足 100 人得村完小就有 105 所,占60%,其中不足 50 人得村完小 46 所,最少得一所村完小只有学生 1 1人。不少教学点只有一名老师、几个学生。这种状况下,学习气氛不浓,办学效益极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大大制约了教学质量得提高。福建省为例,从 2 0 01 年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以“撤点并校”为主得布局调整,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农村教育投资效益。省里要求通过布局调整,乡镇中心小学逐步达到每个年级 2 个班以上,山区、人口分散地区完全小学要逐步形成规模,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得小学学校数调减 1 0%左右;平原地区得初中要逐步达到校均 800-1 200人得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