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对医院管理能力的讨论摘要:在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初步建立了全民医保网络。其中,国家加强医保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便是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通过加大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力度,积极实行按病种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以及按预算总额付费等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可充分促进医院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其朝着更加理性化、法律规范化的方向进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常见类别和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管理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医院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医院管理能力 1 医保支付方式的常见类别 目前,医保支付方式的类别主要包括按病种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按预算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1]。其中,各医保支付方式的服务内涵及优缺点情况。具体分析,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不同,相应管理政策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实行复合型医保支付模式,可将上述多种方式的优点集合起来,政府起到的效应也随着医保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中,可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在门诊慢性病的管理中,则可实行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2]。由此可见,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方式,可对医疗提供方的行为进行调控,在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2 医院管理工作受到医保支付方式的影响 2.1 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受到的影响 医院在诊断及治疗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并发症情况、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等众多因素。随着医保患者的逐年增多以及各种医保支付方式的应用,医院不但需要对自身医疗质量及治疗效果予以重视,而且还应关注医保病员住院费用的控制及个人自付比例,是否存在检查、用药不合理,以及违规收治医保病员等问题。因此,医院应当在绩效考核中纳入医保考核的内容,以确保医生能够法律规范收治医保病员,并向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应当对医保结算方式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对于按病种付费的项目,医院应当对患者是否夸大自身病情、有无诊断升级等情况予以关注。 2.2 医务人员自身医疗行为受到的影响 临床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类别不同的医保政策,能够引导患者法律规范就诊,确保根据服务项目标准付费的患者无需重复接受治疗,从病情需要出发来制订相应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