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北京工业企业信息化进展规划"十五"时期北京工业企业信息化进展规划 -04-2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 "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大趋势, 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跃式进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首都信息化是发挥首都人才、 技术和信息优势, 加快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 促进首都经济进展的迫切要求, 是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定选择。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数字企业"是"数字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北京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改造传统产业、 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加快企业信息化的步伐,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十五'时期首都信息化进展规划"的统一部署, 特制定"十五"时期北京工业企业信息化进展规划。一、 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优势分析( 一) 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工业领域起步较早。70 年代, 首钢最早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控制和管理。80 年代北京工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阶段, 先后有机械、 石化、 建材、 电子、 纺织、 制药等行业中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生产和管理实施控制。 "九五"期间, 随着首都信息化的快速进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企业信息化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长足进步。突出表现在: 一是有相当一批企业已在生产管理、 过程控制和决策环节上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信息技术, 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计算机化, 以及综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 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据对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企业的不完全调查, 建立 CAD 系统的已达到 36.85%, 建立 CAM 系统的已达15.67%,建立 MIS 系统的已达 14.08%, 建立 MRP-Ⅱ 系统的已达4.78%, 建立内部局域网的企业已达到 30.56%,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企业已达 27.9%。二是网络应用日益广泛。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有 84%的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17.27%企业借助互联网参加网上交易活动; 11.6%的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 进行网上比价、 网上订货、 网上交易, 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