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项目管理课程论文“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摘要:本文依据“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对实际教学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在“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并重,老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应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大胆改革,借鉴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项目管理”课程的精髓。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感性认识;理性思考 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开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但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项目管理主要还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我国的现代项目管理教育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在全国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1]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们的项目管理教育进展日新月异,进入了与行业、专业技术相结合的飞速进展时期,项目管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亟待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建设需求。 “项目管理”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过去的很多老师都认为“项目管理”课程应该多做案例分析,以案例推动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的认知。其实,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项目管理”课程本身也需要理论培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推动“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使学生从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上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 一、“项目管理”教学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关系 “项目管理”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项目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也是很多高等学校硕士、博士学位点的专业方向。例如清华大学就分别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下设立项目管理方向;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也很早就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育也在我国快速进展。自从 2025 年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以来,全国已有 100 余所大学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育单位。每年录用的人数占所有 40 个领域(专业)工程硕士的 20%左右。因此,项目管理的教学,要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面对就业和科研两个主要方向。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笔者曾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和许多外专业的选修学生进行分析,发现在上课之初,大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