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体量、屋顶、空间、细节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讨论,指出其在设计上对“嘉庚建筑”风格的突破和对厦门大学校园环境的贡献。这种基于当地传统与环境的设计方式值得当代设计师思考。 关键词:嘉庚建筑;传统符号;解构;重建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嘉庚建筑”是对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学校内建筑样式的一个统称。其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其空间结构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常采纳“一主四从”的组团结构,即以上楼为中心,其它四幢从楼沿两侧对称“一字”排开,主楼以中式风格为主,从楼以西式风格为主;在选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嘉庚建筑”作为“穿西装戴斗笠”的中国固有式先声,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特征,也深受闽南人民喜爱。 作为“嘉庚建筑”典范的厦门大学,在校园建设中也一直秉承这一风格。作为校园重点建筑,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却在设计中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对“嘉庚建筑”进行了现代性的突破。 1.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厦门大学厦门校区中心区域内,位于芙蓉湖之南畔,毗邻颂恩楼,周边多为厦门大学重要建筑。建筑的主要功能为为厦门大学提供大型学术报告与文化艺术展览的场所,该中心内有 915座的大型报告厅,同时兼作数字电影厅,一个 508 座音乐厅,一个约 2000 平方米的大型展厅,以及若干会议场所。 建筑总占地面积 13609.52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9252.555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4471.885 平方米,建筑密度 39.9%,容积率 1.06。建筑于 2025 年 8 月开工,2025 年 4 月落成投入使用。 本建筑设计者为罗林,罗林为 1956 年生人,现任厦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厦门市重点工程厦门白鹭女神广场、福建省重点工程福建省国宾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主楼群,以及厦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等。 1.2 一座“小心翼翼”的建筑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所处位置对厦门大学来说较为敏感。建筑南侧为厦门大学上弦场建南大会堂嘉庚楼群,建南嘉庚裙楼始建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为陈嘉庚先生倾注最多心血之作,其面海的月牙形建筑群,分布围合大台阶并连接运动场的建筑形式显得极有气概,现为厦门环岛路上的重要地标;建筑西侧为厦门大学群贤楼群,建于 1921-22 年,为厦门大学嘉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