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朝鲜首都汉阳汉阳乃 韩国古代地名,朝鲜王朝都城,现为韩国首都所在地。又称作 汉城,后改为 首尔。 14-15 世纪, 高丽政权更迭, 李成桂为首的豪族势力取代了王氏高丽,建立了新兴的王朝。根据新王朝的要求和 中原明朝皇帝的认可,新兴的王朝使用了古代半岛上第一个成型国家的名字 朝鲜,意思是朝日鲜亮之地。1392 年李氏 朝鲜王朝建立,1394 年即迁都至 扬州。为了表示对于中原汉王朝(不是汉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汉的决心....李成桂上书 朱元璋,请求将扬州改名为汉城,即英语的 hansung。由于汉城位于汉江北岸,根据河北为阳的风水道理,这座城市又被成为汉阳。韩国有个大学叫 汉阳大学起名也源于此。 历史沿革 汉阳在汉代属县境,隶江夏郡,郡治在安陆。沙羡县原治金口,东晋时迁鲁山(今龟山)却月城。 却月城是汉阳县境内的第一座城堡。在月湖附近,今汉水人江所经之地,东汉戴监军所筑。周回 180 步,高 6 尺,形如却月,故名,亦名偃月垒。黄祖为江夏太守时,治石阳,别屯却月城,守沔口。208 年(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派凌统、董袭破黄祖军,屠却月城,城废。 刘表之子刘琦以却月城被屠,又在鲁山之南,凤栖山西,月湖港之东筑鲁山城,并作为江夏郡治。后吴江夏太守陆吴亦治此。南朝时齐竟陵太守房僧寄曾守此。 齐张乐祖率数千人助房僧寄,据鲁山城东北近江岸处,以土筑城垒。后房僧寄等投降梁,城为梁所废,故名梁废城。 梁武帝萧衍在黑山北筑城以守鲁山,名萧公城,系军 8 所用之版筑上城。朱衣《萧公城》诗云:鞭驱十万人,版筑飞尘埃。可见筑城工程之浩大。 606 年(隋大业 M 年)改汉津为汉阳县。621 年(唐武德四年)设沔州,治汉阳,故李白有《沔州泛城南郎官湖》诗。当时在凤栖山筑汉阳城,周长 1072 丈(一说 1772 丈),有 8 个城门:东有迎春门,南有沙洲门,西有孝感门,北有汉广门,东南有朝天门,西南有汉南门,西北有下汉门,东北有庆和门(一作庆贺门)。1121 年(宋宣和三年)水涨城圮。嘉定初年,知汉阳军黄于多次上禀两司总帅请筑城,竟未施行。或说 1274 年(宋咸淳十年)才根据黄干的建议建起了新汉阳城,然查当年史实,元军攻宋甚急,人冬陷沙洋、新城,复州(今日门)降元。元军在阳逻堡破宋夏贵之军双阳军、鄂州降元,似无建新城之可能。 明朝初年,在原城旧址上改筑新城,周长 756 丈,辟 j4 门:东朝宗门、南南纪门、西凤山门、北朝元门(后塞)。汉阳城规模初步定型。3 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