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巧决胜另辟蹊径巧决胜 【文章摘要】 情感教育在大部分人看来是社会人文学科的专利,数学作为典型的自然学科与之不同,在多数人看来,与情感教育无太大关系。其实在数学教育中,若能从中挖掘出情感教育并加以巧妙运用,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数学老师应该多加运用。 【关键词】 情感教育;平等和谐;情感环境 情感是人这种高等动物所特有的,对人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假如说智商在学习中占百分之二十的比重,那情感教育在则可占百分之八十。我们所说的学习,不仅仅指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也是如此。假如能够在愉悦、欢乐的情感中学习,那成果是相当显著的。我们知道许多科学家都沉醉于科学讨论而乐此不疲,因此而蜚声中外,不一而足。在我们平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能加以开发和利用,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在有裨益,是一个不错的调节和辅助手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 从教材中尽量寻找情感教育因素和目标来开发和利用 数学教学在很多人看来是枯燥无味的,是单纯的推理和深处过程,因其过于抽象而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倍受煎熬。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这样就可以开发出学生的情感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化、具体,并能长期保持新奇的记忆,甚至留下终生的印迹。如对于求圆的周长,学生们不理解为什么就是 L=∏R。我们可以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方式来讲解古代的割圆术,先把圆分成几个三角形,以后逐渐增多,最后所求三角形的第三边无限接近于圆的弧,也就等于求圆的周长了。好奇、惊讶、寻求结果是人们,尤其是学生时期的一个共同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学生是非常同意学习感兴趣的事物与学科的。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他们的这一情感因素。比如我们在讲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先让学生们机械地逐次相加,学生们在没有完成时就已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我们老师告诉同学们:我可以在 2 分钟以内,甚至 1 分钟内算出结果。学生们当然会吃惊,怎么可能,你是不是预先算出了结果?这时我们先说出结果,再列出式子,学生就会更加好奇,为什么这个式子就可以算出来?我们老师再通过学生参加进来的方法讲解连续自然数相加的特点,学生们恍然大悟,我们再出一道题:连续的偶数或奇数相加,会怎么样呢?学生的未知求被激起后,一发而不可遏制。如此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