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座的廉政法制课是这样炼成的叫座的廉政法制课是这样炼成的 “检察官一堂课,胜过我们天天讲”的廉政法制课,北京市2025 年共讲授 767 场,平均一天两场,听课人数达 7 万余人。 北京某讨论院报告厅内,150 多双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讲台,仔细记着笔记。“在场的都是科研领域的专业人士,大家都说说,用科研经费购置的照相机,有正规的票据,支出也在预算内,科研项目或课题完成后,这照相机该怎么处置呢?”台上的人微笑着发问。台下的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相顾尴尬一笑。 被激活的法制课 “如何增强廉政法制课效果,避开‘走过场’?如何使预防真正出生产力?这些问题最终都要落到警示教育的效果上来。廉政法制课要有效,就不能走‘台上检察官闭着眼睛讲大道理,台下听课干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老路。” 前文所描述的场景,发生在一场北京检察机关为某讨论院,就科研经费问题量身定制的廉政法制课上。台上授课的,是北京市院预防处处长杨淑雅;台下听课的,是该院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科研人员。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在剖析案例的同时,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等方面,加强科研单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提出建设性预防建议。授课后,该讨论院里又开展了一次盘查,以往被科研人员错误认为应是个人所得的固定资产,都在这次盘查中得到了归还和交回。“虽然我们多次强调,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归集体所有。但嘴皮子都磨破了,很多同志还是不买账,在盘查过程中拒绝登记,不配合工作,我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这回好了,检察官一堂课,胜过我们天天讲。说句实在话,这廉政法制课的效果啊,真是我之前没想到的!”该院相关负责人说。廉政法制课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宣传的一项有效手段,也是展示预防工作成果的重要出口。“如何增强廉政法制课效果,避开‘走过场’?如何使预防真正出生产力?这些问题最终都要落到警示教育的效果上来。廉政法制课要有效,就不能走‘台上检察官闭着眼睛讲大道理,台下听课干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老路。”杨淑雅处长说。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国际交往中心,率先形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进展的新格局,涉及社会领域广、投资项目多、资金数额大,而这也增加了诱发职务犯罪的风险和隐患。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撑起首善之都的廉洁天空任重而艰巨。为了深化、生动地实现“警钟长鸣”,北京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将深化开展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