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执行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25(四)作为一名公司员工来说,对待工作,千万别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结合到我们企业来说,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假如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一切的成效靠执行来支撑,所以要提高我们个人的执行潜力,就务必解决好 想执行 和 会执行 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下面,结合自身我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要缩短 说了 与 做了 的距离 缩短 说了 与 做了 的距离是一种完美的执行潜力,有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之后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希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样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我所匮乏的就是这种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我常常在年初就给自我订今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计划书看起来是即贴合实际又富有挑战,但是往往到年底,我自我就会感叹:这一年感觉没有做什么,述职报告怎样写啊?原因出自哪里?这就是自我 说了 与 做了 的距离还太远,只订立目标而没有行动或者说不能把每个目标实实在在的落实在每一个具体行动上。 学了执行力后,我明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但是这只能让你得 30分,但是假如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计划,可能会取得 80 分、90 分的效果。 二、摒弃惰性,培育自我的自觉习惯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构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团队执行力培训课上有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可怕的不是偷懒,而是找到了偷懒的理由。 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应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再做就能够了。在日常的繁杂工作中,诚然,我们要学会分清楚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既对 重要和紧急 的事投入更多精力,作一个计划更要注重一次策划。然后再做那些 紧急但不重要 、 重要不紧急 和 不紧急也不重要 的事情。 但是我们不能够让自我养护成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找到了偷懒的理由,那么习惯就成了自然,这是一种消极的、不负职责的态度。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