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配送的进展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物流配送(配送方式)是伴随着生产的不断进展而进展起来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逐步进展了配送中心,加速了库存物资的周转,打破了仓库的传统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多种社会及经济因素的影响,配送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以高技术为支撑手段,并形成系列化、多功能的供货活动。一、我国配送现状及进展状况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为了提高木材流通效率,杭州的木材流通实行按需供应的供应方式;为了解决平板利用率低的问题,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物资部门在一个城市设置一个或几个集中点,并按其货单配货、送货,实行集中库存、提高效率的流通方式,上述流通方式可以说是我国配送的雏形。但是由于某些落后的生产关系及其他因素制约,使得这一先进生产力最终未能突破体制的障碍,未能出现持续进步、稳定进展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搞活,物资流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资企业为了自身的进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广泛开展物资配送业务如天津储运公司唐家口仓库的“定时定量配送”、河北省石家庄物资局“三定一送”的物资配送以及上海、天津等地的煤炭配送等。从总 体分析,80年代是我国从自发运用配送阶段向自觉运用配送阶段的过渡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非常好的物流形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建立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进展。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过去物资流通部门等人上门买货,如今迈出家门主动上门送货,为生产企业配送急需的产品。通过本着筑造代理、配送、连锁相结合的新的流通形式,进展配送实现了质优价廉,中心实行统一集中进货,享受了生产企业的批量优惠,同时从用户和自身利益、信誉出发,严把进货关,保证进货质量。进展配送大大减少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实现了生产企业“零库存”的可能。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逐步实现了配送中的流通现代化管理。同时,先进设施的使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提高了流通企业的效率 当然在看到我国配送业快速进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配送在我国的进展也是近十几年的事,进展缓慢、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是目前的一个基本状况。物流配送的设施不完善,供应模式落后,物流的整体的操作流程的管理与协调不法律规范,具体表现在:1.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