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奇妙的三脚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爱探究,在探究中熟悉事物和现象,要尽量制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觉的乐趣。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特别广泛,其中稳定性是三脚架的一个特性,而这个特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且孩子们可能对三脚架关注比拟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肯定会留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了奇异的三脚架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以帮忙小球实现自己的幻想为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究,迁移幼儿已有的学问阅历,发觉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育幼儿乐于探究,勤于思索的力量。 活动目标 1. 探究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觉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胜利的欢乐。 3.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4.积极参加探究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胜利欢乐。 活动重点:探究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觉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活动难点: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胜利的欢乐。 活动预备 1.小棒若干、橡胶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个、毛线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记录表 3.PPT 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头局部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橡胶泥做的小球,它没有腿,成天只会滚来滚去。它幻想有一天能够长出长长的腿,可以站得稳稳的高高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方法帮帮它呢? 二、根本局部 1.幼儿初次操作,尝试借助小棒让橡胶泥小球站起来。 (1)老师出示小棒和橡胶泥小球,请幼儿想方法利用小棒让小球站起来。 (2)幼儿自由探究,老师巡回观看指导。 (3)沟通探究结果,让幼儿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是怎么让小球站稳的。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小棒让小球站稳。 (1)老师提出其次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帮忙小球站稳。 (2)幼儿猜想最少要几根小棒能让小球站稳,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想。 (3)幼儿尝试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巡回指导。 (4)师生沟通争论,得出结论:最少需要 3 根小棒才能让小球站稳。 3.运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让小球稳稳的站起来,体验胜利的乐趣。 (1)幼儿进展操作竞赛,在规定时间内用三根小棒帮小球又快又稳的站起来。 (2)争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