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爱护法》心得体会 ——李亚红 我们刚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爱护法》,未成年人就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祖国花朵,祖国的将来,作为老师则担当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引导他们健壮成长的任务。而老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养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老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学好法,用好法,才能为社会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学习之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在工作中,严格标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效劳,让学生满足,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挖苦,挖苦,不威逼、责难家长。时刻到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挖苦挖苦,要急躁教育。敬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现如今的教学不再是简洁的学问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学问的容器,而是自主学问的习得者。面对学问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需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把老师学问的贮存和传授给学生的学问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学问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老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专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专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另外,作为老师要预防和削减青少年的犯罪还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削减犯罪。一是要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要尽可能的对全体学生的家庭状况进展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把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准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老师、学生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削减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德、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作为老师要狠抓且会抓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后进生工作的规划,列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缘由、家庭状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状况登记表等等。这些看似简洁的做法对这些“问题学生”有着特别好的教育效果。 十多年的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老师的人生,还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