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流行,一时间各职业院校坚持适应市场办学的理念,瞄准市场人才需求,蜂拥而上,加大投入,引进师资,开办计算机专业。近年来,随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和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提升,大众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已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面临生源紧缺、难以生存的尴尬境地。面对已具规模的多媒体机房和数量充足的专业老师,计算机专业建设应向何处去?笔者认为,仍要遵循市场竞争规律,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仔细调研、客观分析,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育目标,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5 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育培训工程,明确将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确定为紧缺人才工种,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来讲,是政策方面的利好信息,为加强专业建设、拓展就业渠道提供了宽阔平台。但反观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政策有利、形势趋好的情况下,并未乘势前进、做强做大,甚至有些学校开始走下坡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淘汰边缘。 1.专业笼统宽泛,培育目标不明确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进展,计算机专业学科工种已越来越细,但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主要设置有“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育目标覆盖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各方各面,使学生想学的核心技术成为镜中花,看不到明确的就业前景,不足以吸引考生和家长。 2.课程繁多杂乱,核心课程不突出 无论哪个专业,设置的课程差别不大,课时也区分不明显。各专业课程都涉及办公软件、图形处理、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和组装调试等方面。乍看好像学的知识比较全,但忽视了在学制有限、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能掌握的技能也有限的客观事实,造成了学生对各门课程都了解一些、都可以简单上手,但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制作这些专业性强、难度高的软件技术方面只停留在会、懂和看书能做的层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艺术设计能力,不能独立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设计制作。所以到了就业岗位,已学的东西用不上或是不会用,企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缺乏就业竞争力。 3.照本宣科,影响学生制造性 习惯了传统意义上对比课本实例老师先示范、学生跟着练或是学生自己照着书本的操作要求练习,对于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的这种动手能力强、想象力、制造力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