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物的抗震之隔震设计分析对建筑物的抗震之隔震设计分析 摘要:地震是具有随机性、有难于把握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想准确的掌握和预测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科学界目前尚无法做到。而在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结构空间的空间作用、材料实效以及阻尼变化等因素,因此也存在着不准确性。综上所述,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立足于工程抗震的基本理论与长期的抗震经验的总结,在这里我仅提出隔震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隔震设计 Abstract: The earthquake is random, it i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in order to accurately grasp and predict the 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s still unable to do. In summary, seismic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eismic experience, here I only present the isolation design. Key words: structural design;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是依靠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例如强度、刚度、延性)即通过结构本身来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来抵抗地震的作用,这也就是说传统的抗震设计是被动的、消极的抗震设计。隔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为减轻地震灾害而采纳的设计新技术,实践证明,有条件的利用抗震技术来减轻地震造成的建筑灾害是完全有可能的。 隔震设计的概念 1.1 隔震设计 隔震设计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振器、阻尼器等组成的隔振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以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隔震设计与传统抗震设计比较表 传统抗震 隔震设计 结构体系 加强上部结构与基础的连接 削弱上部结构与基础的连接 设计思想 提高自身的抗震能力 隔离地震能量的输入 方法措施 强化结构强度和延性 滤波 1.2 隔震设计原理 大家都知道,当建筑结构体系的总水平力超过结构基底的滑动摩擦力时,建筑结构体系就会产生滑动,反之,结构体系的总水平力小于结构基底的滑动摩擦力时,结构体系就不会发生滑动。对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可以通过结构的基底剪力来进行衡量。也就是说当 F1/F2>1 时(在这里 F1 表示采纳滑动减震措施后的最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