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小学教学论文:谈品生品社学科教学中汇报沟通环节的组织和引导摘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利用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巧妙的引导智慧的评价,适时的提升等方式,使学生乐于参加,乐于表达,在表达中获得提升,获得进展,形成道德认识,培育道德行为,使汇报沟通这一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关键词: 沟通 评价 进展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活动之后的汇报沟通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多种活动中的收获、感受,经验、教训在班内或小组内一一展现出来,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审视和评价。大多数情况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在此环节达成的。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道德行为的形成多数是在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与碰撞中完成的,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进步与进展的动力。而此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的组织调控直接影响到学生沟通汇报的质量;老师的点拨和引导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老师的评价总结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老师如何组织课堂上汇报沟通环节,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今日,笔者就来谈谈如何组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汇报沟通活动。一、营造氛围轻松民主,让学生乐于表达有利于学生主动沟通、共同讨论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一个民主、宽松的探究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际氛围的支撑,是保证学生心理安全的前提和基础。要制造这样一个氛围,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能消除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此外还要帮助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协作的伙伴关系,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并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注弱者,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如何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如何成全他人的计划;当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个人竞争引向组际竞争,增强组内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同伴的关爱和帮助。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动物哪里去了》这一活动主题时,课堂伊始,我没有急于进入新课,而是首先与学生做了一个“欢乐自我介绍”的游戏,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也抓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