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沟通材料正确对待小学生过错行为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沟通材料正确对待小学生过错行为所谓过错行为是指学生违反道德要求的行为。它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常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学习上表现为:课堂上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成心捣乱,不完成作业,书写潦草等。二是思想上表现为:打架吵闹,欺负同学,搬弄是非,撒谎等。其实这些行为从严重性来讲,还不能说是品德不良,但这是品德不良的前奏,必须及时纠正。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着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学生。虽然问题的内容不同,但对班主任来说,都是同样令人苦恼,有时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就因为那几个学生,班集体总也上不去,有时老师甚至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失去了信心。难道真的就一点方法也没有了吗?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有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下。一、寻找原因医生治病要从诊断开始,老师教育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必须要搞清楚问题是哪里产生的。学生的过错行为是由于一些不良外部条件的影响通过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客观方面找原因,也要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从外部的客观原因来看,不外乎是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它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又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不正确必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无形中就给小孩沾染了坏作风;父母的打骂、溺爱使孩子产生畸形性格等。此外,在学校教育方面,“分数〞仍然是师生的命根,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从内部的主观原因来看,首先道德认识上浅薄片面、无知。例如对于“尊敬师长〞的要求,学生就可能认为对自己班或者自己的父母才尊重,而对于其他班的老师或社会上的长者那么不尊重;其次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缺乏抵抗诱惑的能力。例如学生明明知道不完成作业是不对的,但因为电视好看,而控制不了自己,结果没有完成作业等等。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老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开展过程。二、给予自信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老师的批判、指责,同学们的取笑、卑视,其心理总是比拟心虚、敏感的,对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信任他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假如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对老师不抱有信任感,那么无论你怎么做,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