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五)此次,我再次学习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深深感受到老师心理健康对于老师的重要作用。老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老师职业的特别性又要求老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老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养源于老师的心理健康。而幼儿老师应该怎样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一)让老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老师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相应的尊重。 (二)不断改善老师的心理环境:一个老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老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幼儿感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反之,当一个老师的心理环境处于消极状态,她的情绪、教育行为就会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工作评价方面,重视客观、公开、公平、公正,为老师积极地工作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注意将 奖惩性评价 逐步转变为 进展性评价 ,使每位老师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的进步与进展,让老师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从而激励老师不断努力进取。 (三)重视改进老师人际关系:老师与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幼儿老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老师与幼儿、老师与老师、老师与领导等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老师工作、生活的特别环境也是老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老师与家长是 平等 的,他们是 教育的合作伙伴 ;领导与老师是 平等 的,他们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老师与老师是 平等 的,他们是同一条战豪里的 战友 。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儿,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老师之间应建立互帮互学制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团结、健康的学习工作氛围,使老师的心态处于 平稳 的状态。 (四)加强老师心理健康防卫:虽然学生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较单纯,园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但老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日,老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应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组织一些社会活动,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 等形式,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