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这四步,写出用户看了就会下单的文案大部分高转化率的文案都是以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而设计的,来一步一步打动消费者购买产品。 每当我们在为自己花了几天几夜打磨出来的文案作品而在自嗨时,且很多人也觉得很棒,但发现最后的结果是——文案的转化率非常低。 这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会有人分析说,“这可能是我的文字表达还不够优美、不够有文采…”——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有多少次是因为某一个文案的文采非常好进而去购买该产品的?我信任没有多少消费者是这样的。 其实,很多人写出的文案转化率很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营销人在写文案时,在为写文案而写文案——没有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出发,而更多的是从写一份华丽的文案而出发。 就像我们学生时代写作文一样,脱离题目要求,即使写得再华丽优美,没有写到题目的点上,文章很难获得大部分人认可,而脱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当然也很难促使消费者下单购买。 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上分析,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过程包括这几个阶段:关注(Attention):“该商品有没有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如看到“叫个鸭子”这个餐馆名字很有意思,吸引了我的关注。兴趣(Interest):“该商品是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如吃货发现一家店的菜单都是她喜爱的,产生了兴趣。欲望(Appetite):“该商品激起了我的购买欲望了吗?”——如在一家店看到的菜单介绍的图片和文案都让吃货垂涎三尺,说明已经勾起了她的购买欲望。确信(Certitude):“该商品是不是安全有保证的?”——如看到已经勾起购买欲望的商品是经过权威认证和达到国家安全标准了,且还有某著名名人代言,这很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行动(Action):满足了所有的心理过程,很有可能就会考虑下单购买了。 因此,以此类推——大部分高转化率的文案就是以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而设计的,来一步一步打动消费者购买产品。 高转化率文案包括以下四个主要要素:第一、吸引点——能不能下单,首先要让消费者从众多商品中关注到你;第二、卖点——把吸引目标用户的兴趣和欲望的产品重点写出来;第三、证明——消除消费者的风险顾虑;第四、转化渠道——让消费者马上下单和明确购买方式。 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写一套“相亲攻略”: 首先,当我们与相亲对象初次见面时,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得从发型、衣着、言谈、举止等来吸引相亲对象的注意(吸引点); 然后,介绍自己身上的优势,也就是有车有楼,会做饭和家务,懂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