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得五个阶段社会学家埃里克 埃里克森(E r i c、eri ks on)得讨论指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得阶段。假如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中会感到乏力出现困扰。最初得五个阶段应该在 21 岁前形成。今日得心理障碍与成长过程中得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很大得关系。2 1 岁之前五个阶段得主题成长需要就是:第一个阶段:1 岁以前——信任与不信任第二个阶段:2 岁~3 岁——自主与羞愧第三个阶段:4岁~5 岁——主动与内疚第四个阶段:6 岁~11岁——勤勉与自卑第五个阶段:1 2岁~2 1 岁——对身份与角色得困惑下面简略介绍每一个阶段得意义、。第一阶段:1 岁以前——信任与不信任孩子得需要或行为:肚饿——被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抱若在这一阶段孩子得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得地方。长大后会就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得人。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得需要,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得地方。由于孩子得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得个性(特征):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舍命地寻找一个依赖得对象;需要别人照顾;不能信任任何人。与此阶段有关得成人心理障碍:竭力维持毁灭性得感情关系,而且表现出偏执狂症得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得夸奖。第二阶段:2 岁~3 岁——自主与羞愧孩子得需要或行为: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得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得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若这一阶段孩子得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她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得感觉,觉得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得需要,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鼓舞,或受到恶意得批判及嘲笑,尤其就是在她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得过程中,她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得感受。由于孩子得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得个性(特征):常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信任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得理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得人;觉得自己生存得权利取决于对别人得重要性;常常做出不恰当得道歉。与此阶段有关得成人心理障碍: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得要求,害怕有新得经验,害怕面对别人得生气。第三阶段:4 岁~5岁——主动与内疚孩子得需要或行为:喜爱幻想、制造及根据自己得主意行事;进展出主动性。若在这个阶段孩子得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得支持,她会常常说出她得想法,表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