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做法与经验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做法与经验 墙体材料产业生态文明之路,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具体实践问题。当前,我市墙材产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竞争力弱,处于低级的格局尚未有效改善;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仍在存续。淘汰落后的粘土砖生产和使用,是推动墙体材料产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就如何淘汰落后的粘土砖生产和使用,进展综合利用资源、技术含量高、符合建筑业进展要求的新型墙材,推动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进展,实现转型升级作些探究和思考。 一、国内及周边城市禁实限粘推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1988 年墙材革新伊始,全国总共约有粘土砖瓦企业 12 多万家,粘土实心砖年产量高达 6000 多亿块标砖,占墙材产量的 95%以上,新墙材产量和建筑应用的比例均不足 5%。至 2025 年,全国粘土砖瓦企业减少到 9 万多家,共淘汰落后产能 4000 多亿块标砖,粘土实心砖产量降至 4000 多亿块标砖,占墙材总产量的比例下降到 48%,新墙材(含粘土多孔砖)产量达到 4500 多亿块标砖,占墙材总产量的比例提高到 52%,城镇建筑应用新墙材的比例上升到 60%。全国一、二批 426 个城市已有 98%完成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任务。墙材革新以来,全国累计节土 260 多万亩,节能 1.8 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0 亿吨,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 本市周边上海、南京、苏州、合肥、长沙、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兄弟城市,位处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墙材革新起步早、进展较快,工作重心已转移至限粘和推新。上述城市 2025 年新墙材(含粘土多孔砖)产量比例均在 80%以上,其中上海和省内诸市高达 99%以上;非粘土新墙材产量比例为 52.78~82.34%,上海最高;粘土砖瓦企业多者 165 家,苏州最少为 42 家;粘土实心砖产量多者达 10.58 亿块标砖,上海则早在 2025 年已完全禁产;新墙材(含粘土多孔砖)建筑应用比例多在 80%,非粘土新墙材建筑应用比例基本在 70%以上。 1 全国墙材革新都从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入手拉开禁实限粘推新的序幕。首先引导生产使用粘土实心砖改成生产使用粘土多孔砖,谓之“实改空”。继而要求生产应用非粘土墙材替代生产应用粘土墙材,谓之“非代粘”。粘土实心砖走上了从限制使用到禁止使用,再到禁止生产的历程...